对《杜鹃花落》的查处会是一个标志吗
最近有一篇小小说很火,其在当下引发的舆论热议,大概也只有刘慈欣的长篇小说《三体》可以比拟了。这倒不是由于这篇小小说写得有多好,而是因为出现在成都新都区初三年级语文测试题中,被认为“美化日军”。这篇小小说,是以侵华日军中一个大佐军官的视角展开,他的儿子(不是军人)从日本国内来看他,被八路军在武装护送的军车中“截胡”。于是,大佐忧愤交加地给儿子复仇,围住一小股遭遇的八路军猛打。但他没想到,儿子就在那些八路军中间,他最后下令轰炸消灭了这股八路军,但也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。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,很多人读得很不爽。但一些客观问题我们要理性看待,比如在大佐眼中,八路是共军、是敌人,这没错吧?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的抗日剧,对方也是这么称谓的,甚至还会有一些侮辱性的蔑称,包括国民党的视角,也是如此。那么,小说有没有刻意侮辱八路军呢?这从小说中也不难得出答案。比如,小说里描述的八路军纪律严明,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,没有慌乱逃跑,且战斗且退,全部战死。而且,他们在最后一刻,还在护着这名日本青年(他不是军人)。这当中有一些细节,可能不是那么好理解。比如,交战期间,八路军的阵地上有人举起白衬衫示意投降,大佐以为是八路军内讧,下令炮轰,但举白衬衫的其实是他的儿子。而且,全程八路军非但没有拿他的儿子做人质,还在最后时刻保护他(八路军的尸体压在他的尸体上)。只不过,这些都是侧面表达,不是直接描写。那么问题来了,小说可不可以有一些其他视角,比如反派的视角?我觉得但凡读过十篇以上不同作者、不同类型的小说,就不会觉得小说只能以伟光正的主角为叙事视角。现在,既然一本正经地调查处理了,那就有必要搞清楚,写这篇文章的校长和选这篇文章的教育教育工作者,他们的动机是什么?如果他们真的是所谓的汉奸,真的拿了传说中的50万,难道不是应该查清楚,将其公之于众,更具有惩戒效果和教育意义吗?如果仅仅是因为写法拙劣,让一些读者感到不舒服。那么,要不要因为这个人的水平不够,就治他的罪呢?有人说,这位英文专业出身的中学校长,是又菜又爱玩。那么菜的人,有没有资格、有没有权利玩呢?这是一个常识,但如今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怎么处理,可能影响千千万万的人。毕竟,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“菜人”行列。英文专业出身的中学校长,或许读过一些国外的小说,知道在批判军国主义、反思战争的文艺创作中,不只是被侵略一方的苦大仇深,也可以有对方的宿命和忏悔。如果文学只能有一种人称,只能有一方视角,不能有别的揭示和反思的方式,没有比这更能戕害文学的了。当然,这件事情仍然没有结束。成都新都区联合调查组的通报称,新都区初三年级语文测试中,现代文阅读材料造成不良影响。新都区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,对相关教研员及区教科院院长予以停职,并将根据调查结果、依据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。另据河南汤阴县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回应,作者李佳前目前也已被免职,当地很重视此事,正在处置中。这个“不良影响”究竟不良在哪里,希望在后续的调查和通报中,能够解释清楚。到底是“术”的问题,还是“思想”的问题,或者是没什么问题,要明明白白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